【評價的力量】Google出手整頓假評論,品牌更該看見「真實聲音」的價值
前幾天滑到一篇新聞,Google 開始針對虛假與誤導性評論進行規範,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老話:
「你的品牌不是你說了算,而是顧客怎麼說。」
這則新聞讓我深刻感受到,評論系統早已從「可有可無」的參考資料,晉升為品牌命運的決定性指標。也難怪 Google 不得不出手整頓,因為顧客評論的影響力,已經強大到足以讓品牌起死回生,或一夕崩塌。
那麼,顧客評論到底憑什麼這麼有力?它真的能左右消費者的選擇、改變品牌的未來嗎?我們就從幾個層面來聊聊這件事。
試想一下,你今天要訂一間餐廳、買一個新品牌的商品,是不是會先「滑一下評論」?
根據 BrightLocal 的調查,98% 的消費者在做決策前會參考線上評論,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甚至表示:只要評論看起來不誠實,我就完全不買!
評論早已不只是買完才看的「參考資訊」,而是消費者踏進品牌世界的「門檻」。 沒有評論,代表品牌沒人關注; 只有好評,反而讓人懷疑你是不是花錢買來的; 好壞參半,卻有真誠的對話,這才讓人相信「你是真的有在經營」。
會,但不一定是因為那句批評,而是你「怎麼回應」。
根據文章的研究,消費者其實不是不能接受錯誤,而是不能接受你裝沒事。 一間品牌有錯,但承認、回應、解釋,甚至改進,這樣的處理方式,反而會讓消費者覺得你值得被原諒,甚至更加信賴。
所以重點不在於你有沒有收到負評,而是你有沒有讓它變成一場公開透明的品牌溝通機會。
「評論是雙向的,不是法官宣判,而是對話的開端。」
很多品牌主一看到評論就只看星數,3.8?太低。4.9?好棒棒。
但現實是,星數給的是第一印象,內容才是讓人留下來的關鍵。
你可能看過這樣的情況:一間店評價只有4顆星,但大家都寫得很詳細,甚至貼圖、標註菜單、描述用餐過程。另一間店5顆星,但每一則都像是複製貼上的「好吃」、「讚」、「推薦」,沒人真的在說什麼。
哪一間比較讓人想點進去?答案很清楚了。消費者現在要的,是故事,是共鳴,是「有人真的去過、用過、感受到」的真實分享。
沒錯,評論的好壞不只是影響消費者的選擇,它還會影響你在 Google 上能不能被看到。
Google 搜尋引擎會抓取網站與商家頁面的評論文字,將其中的關鍵字納入演算法,進而影響搜尋排名。
這代表什麼? 即使你沒投廣告,沒買關鍵字,只要顧客在評論中不斷提到你的強項、關鍵特色,你就有機會被搜尋到、被看到,甚至被「口耳相傳」。
評論,是一種你無法控制,但可以被引導的自然行銷力量。
當越來越多品牌想「優化評論體驗」,就會有一種風險慢慢浮現——假評論現象。
不論是自己寫、請親友灌、找人代筆,這些都可能導致一種表面繁榮、實則空洞的評論氛圍。而且別忘了,現在的消費者比你想像中更聰明、更會判斷。
甚至有些網站專門抓「可疑評論模式」,一旦被發現,你的品牌聲譽可能瞬間跌到谷底。
再加上現在 Google 出手整頓、歐盟新法規上路,如果你還想靠灌水評論取信大眾,那真的只能說一句:風險自負。
其實,評論本身就是一種品牌語言。
有溫度的顧客回饋,是你品牌調性的延伸;
認真的客服回覆,是你品牌人格的展現;
用戶分享的照片,是你產品最真實的展示牆。
不要再把評論當成「售後流程的一環」,它應該是你整體行銷策略中不可忽視的一塊拼圖,甚至是社群經營、SEO佈局、內容行銷的素材來源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每個人都能發聲、每一句話都會被放大檢視的時代。 顧客評論,正是這場新時代信任經濟的縮影。
Google 開始嚴格管控假評論,不是限制品牌的發言權,而是在說明一件事:
「真實,比完美更有價值。」
你不需要每一則評論都五星好評,但你需要讓每一個真實回饋,都能反映出你想成為的品牌樣貌。
從今天起,重新認識你顧客的聲音,也許你會發現,他們說的,比你想的還多、還深、還值得傾聽。
如果你也想透過評價展現你的品牌價值,但卻不知道怎麼下手,歡迎找我們聊聊,也許合適的策略轉瞬之間就想出來了。
Jh-media
2025-04-15
內容行銷品牌策略整合行銷
#用戶評價